5月29日,2018新时代“十大深圳好青年”推选活动揭晓,来自深圳技师学院珠宝首饰系大四学生胡凡榜上有名。半年多前,他已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并获得铜牌。现如今,一直心怀感恩的他决定留校任教,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成长。
◆一张练习表让他一路过关斩将
“我想鼓励更多的人追逐梦想。”经历过汗水和掌声,今年22岁的胡凡就开始思考可以为学校做些什么,最后决定回到学校。
在珠宝首饰系内,胡凡既是“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预备技师班”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,也是一名实习教师。在珠宝加工操作教室内,记者看到,每一位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全国选拔赛的同学桌子前,均贴了一张练习表,将加工的每一个步骤精确到每分每秒,这也是胡凡之前进军“世赛”之路中过关斩将的“法宝”。
“进军‘世赛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从2016年初到2017年10月,他经过了学校、深圳市、广东省、全国选拔赛等,特别是在广东省选拔赛时,由于考试题目变化较大,作为深圳市选拔第一名的胡凡虽稍显吃力,但依然获得第五名。那时,我们才知道他的那张练习表,在比赛落后情况下,他及时调整并攻克每个步骤,取得成功。”作为胡凡的带队教练之一,谭忠传回忆。
◆打破左撇子习惯熟练运用各种工具
4年前,高中毕业的艺术生胡凡放弃二本的录取通知书,拉着行李带着梦想,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城市——深圳。
虽然有扎实的美术基础,但胡凡还是需要克服左撇子习惯带来的不便。“既然做了决定,就要对自己负责。”他坦言,珠宝加工项目要求选手通过熟练运用各种工具,对设计图纸的原始概念、形状和结构进行制作的过程,但是,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专为“右撇子”而设,想要突围,就必须适应。
在这一过程中,胡凡不分周末的练习,最多的时候一天训练18个小时,为了基本功扎实,有时一个动作一天能练5万次。在他看来,要想技术过硬,只能多动手多制作,通过熟能生巧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。